于小花回农村老家的时候,总有村里的乡亲说:“你长得真白,跟城里人似的。”
于小花1985年出生于河北唐山农村,一家四口,她还有一个哥哥,父母均务农,家里有10亩地,因为当年分地要肥瘦搭配,她家的地分散在村周围,和华北平原大多数务农人家一样,她家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上初中后,于小花就跻身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春播的时候,哥哥在前面牵牛,爸爸扶犁,妈妈点种,她在最后洒化肥,农忙时,一家四口要从早到晚忙上十几天。“天没亮就出门,露水把鞋子都打湿了,看太阳到头顶了去吃饭,回来接着干。干农活真是特别辛苦,也难怪年轻人都不愿在家种地了。”
上高中后于小花住校,每月回家一次,把家里人衣服都洗了,干净的湿衣服横纵挂满了院子。读大学后,于小华离开了河北农村,来到城市,一年又一年,等到于小花在北京读完研究生,留在北京的写字楼里工作,于小花彻底告别了农村。
“离开农村,来到城市,读书,留在城市工作,这是个很自然的过程,不用刻意逃离农村,我肯定是不会回去了。”问到她留恋农村生活吗,她说不喜欢干农活,种地太累了,还弄得满身都是泥,倒是怀念小时候跟在哥哥后面漫山遍野玩的时代,那时候下过雨,杨树下知了的幼虫穿成串可以烤来吃,“蚂蚱也可以烤来吃。”那时候买了风筝在坝上放,都是风一样的小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扎的风筝总也飞不起来。”
于小花在北京生活已经快6年了,每天出入中关村的写字楼,我问她你有“乡愁”吗?你会时常想家吗?她说:“‘乡愁’这个说法好抽象啊,我每年回家大概五六次,回家也不会再帮家里干农活了,就在家里呆着。和爹出门买东西,人家都说你闺女长得真像个城里人啊。不过我在北京看到农民工啊、保洁的阿姨啊,他们那张淳朴的脸,这时候我会想起我爹娘。”
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85后,于小花现在完全是城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如果说农村生活让她和城市长大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她对动物都特别亲近,不怕脏,见着了就想摸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