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三下乡向“三扎根”转变
成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市深入扎实地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变“输血”为“造血”,引导“三下乡”逐步向“三扎根”、“常驻乡”转变,成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以人为本 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 我市“三下乡”活动从农民需要、欢迎和满意的事情做起,将外力帮助与提高农民自身能力有机结合,将随机性服务与经常性工作有机结合,将内容形式与农民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力争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 每年春节期间,文化系统从农民希望看“大戏”的实际出发,拿出近百万元用于文化下乡、高雅艺术下乡活动,满足了农民群众的要求,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科技、科协、农业等部门,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技综合服务中心、石家庄科技网、“科技电波入农户”工程、农业科技进村服务站,满足了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脱贫致富的要求。卫生系统通过援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提高了农村医疗服务机构的硬件建设水平,改善了农村就医环境。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全市共组织大型“三下乡”集中活动260余次,捐赠现金540余万元、电脑380余台、汽车15部、书籍130万册、光盘6.5万张、春联160万幅,送科技项目200余个,总价值达3540余万元,共为农村放电影4.5万场,文艺演出3800场,举办大型医疗下乡服务42次,免费诊治病人5.3万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4300余次,培训农民22万余人。 项目带动 夯实农村发展的后劲 市委宣传部作为“三下乡”活动的牵头单位,谋划实施了三项工程:一是建设宣传文化示范工程。投资770万元建成省级宣传文化示范村85个,投资860万元,建设五批市级宣传文化示范工程,建设示范村173个,示范乡镇10个。现在,宣传文化示范工程建设已成为石家庄市委宣传部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品牌工作。二是建设文明生态村、村民中心工程。近年来,共投资1200万元,建设文明生态村1739个;投资1200万元,建设村民中心201个。三是建设电视村工程。三年来,市委宣传部组织“三下乡”集中活动时,都在当地选一个贫困村,为每户赠送一台彩色电视机。先后投资15万元,为行唐、平山、灵寿三个县各建设了一个电视村,解决了贫困村农民看电视难的问题。 在市委宣传部的带动下,市直各“三下乡”成员单位利用行业优势,积极实施项目扶贫工程,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千名医师下乡村、医学专家大篷车、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农业科技入户示范、支援农村教育、阳光培训、农技电波等工程。现在,项目带动已成为我市开展“三下乡”活动的重点和亮点。 创新方式 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市不断对“三下乡”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创新。 从农村实际出发,立足当地人才资源,大力开展培训工程。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以评代训,常年开展“十、百、千”工程,即扶持奖励10个优秀民间特色艺术项目、100个基层业余文化团体、1000名基层业余文化骨干。科技局、科协、农业局分别在全市农村开展了“万人百日实用技术大培训”、“科技富民实用技术培训”、“走百乡、进千村、入万户,培训百万农民”等活动。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活动,不但为农村输送了一批科技专家队伍,还为农村培养了一支不走的“三下乡”队伍。 积极探索“三下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路子。市委宣传部制定实施《关于加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从今年开始,每年组织五次大型“三下乡”集中活动:市委宣传部每年在元旦春节期间组织一次大型“三下乡”集中活动;文化局、科技局、卫生局、社科院从实际情况出发,每年各组织一次大型下乡活动。 典型引路是开展“三下乡”工作的好方法。市卫生局多年来积极探索卫生下乡的新路子,开展的千名医师下乡村和医学专家大篷车活动,积极探索和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收到了很好效果。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引起中央和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其经验在全国叫响。 |
关键词:三下乡,石家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