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博野县北杨村乡东章村村民尹广顺奔波在他的6个大棚之间,为棚里的西红柿“开窗透气”。忙碌了一个多小时,他才有时间歇歇脚,跟前来订货的中间商说句话,“种好菜就得像伺候孩子一样,样样得想到、做到。”这两年,他种的无公害西红柿俏销北京新发地,成了中间商眼中的“香饽饽”,年收入达20万元。
2009年,东章村利用200多亩流转土地建起了70个大棚,2010年,尹广顺承包了两个大棚,种上了西红柿。刚开始,他和别人一样,把农药化肥一样不缺地用在西红柿上。这一年,广顺种棚亏了3万元,因为他的西红柿口感差、农药超标,没人愿收。“不转变观念,西红柿就卖不出去,种高产、高品质的西红柿才是出路。”第二年,广顺改良了品种,开始摸索无公害西红柿之路。
为掌握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技术,尹广顺没少跑外地,去山东寿光、饶阳、望都、徐水、顺平,一走就是十天半月。“我棚里的西红柿,都是采用无公害技术种植的,底肥全部用经过发酵的有机肥和菌肥。”广顺指着棚里挂果的西红柿介绍说,“有机肥和菌肥具有抑制病害、改良土壤的作用,土壤好才能长出高品质的西红柿。”
在东章村的大棚地里,有机肥密密麻麻地堆放在棚外。“广顺是村里的技术能手,这几年他种的瑞星五号、改良瑞星五号西红柿,品相好、口感好、卖价高,带动全村其他大棚户也开始种无公害西红柿和葡萄,效益很可观。”东章村村主任尹彩端自豪地说,“种‘良心菜’,现在是村里大棚户的共识。”
“要种就种‘良心菜’,这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尹广顺说,只有种出“良心菜”,才能成为市场上的“放心菜”和“抢手菜”。今年10月底,东章村人将迎来大棚西红柿的收获季节。据广顺保守估计,今年他6个棚的西红柿总产量预计可达10万斤,如果按去年平均收购价每斤两元多计算,年收入将超2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