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认为,社会治理创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既需要国家宏观层面的“大设计”,又需要基层立足实际的“微创新”,只有上下联动,才能逐步转变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为社会添活力。来自我省基层的代表委员结合近年来的实践,就如何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微创新”展开热议。
以新办法解纠纷保和谐
多数社会矛盾来自基层。分析这些矛盾,会发现大多诱因很小,由于解决不及时、不得当,小问题造成了大事件。我省代表委员们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及时发现问题、化解矛盾,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任务。
“现在基层群众的法制观念逐渐增强,教育引导群众以法治思维看待矛盾,以法治方式解决问题,非常必要。”全国人大代表、献县淮镇中街村党支部书记哈明江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表述非常赞成。他认为,现在基层越来越重视普法教育,但是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还有欠缺。“把普法宣传融入到群众的生活习惯和地方文化中,才会发挥作用。”
为了有效化解邻里纠纷、乡亲矛盾,不少基层地区请德高望重的老者或退休干部做调解员、“和事佬”。全国政协委员、肥乡县卜寨村村委会主任刘卫昌非常认可这种做法,“中国社会是一个亲情社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长幼有序等传统伦理,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很重要。在社会治理创新中,一定要运用好这种传统,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充分发挥亲情、宗族等作用。”
“解决基层矛盾,根本上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使矛盾能够在内部化解。”全国人大代表、永年县广府镇东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宋福如表示,仅靠几个基层干部,无法解决所有矛盾,要创新机制让更多群众参与其中。该村实行了网格化管理的办法,把全村分为四区,每区由村民直选出十名村民代表,与两名村“两委”干部共同管理区内事务。这种划小治理单元的做法,能够使纠纷被及时发现,及时得到干预和处理。
以新途径增文明提素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在基层生根发芽,才算真正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代表委员们建议,要把社会治理创新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推进。
“文明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实现的,要从小处着手、久久为功。”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北市区东关街道东方家园社区党总支书记袁红梅表示,现在很多村和社区都注重运用村规民约及各种宣传手段来倡导文明风气,但是大多内容泛泛、不好操作。她建议,要改进宣传方式,从居民能办到的事情做起,从节约一张纸、少开一次车、少用一度电改起,一点一滴培养文明的生活习惯。
心理学上的破窗理论指出,一间房子如果一扇窗户破了没有修补,更多的玻璃会被人打破;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一旦出现垃圾,人们会毫不犹豫地跟着乱抛。袁红梅代表认为,一定要重视环境对人们文明素质的影响,树立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不给不文明的行为提供空间。
“营造文明风气,要善用激励手段,发挥榜样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宣化县东望山乡常峪口联合党总支书记郭建仁认为,示范效应在基层表现得非常突出,要创新方式方法,通过树立典型来激励人心。该村连续多年评选“五好家庭”,并巧用心思,为评选出的“好媳妇”送匾到娘家,在建设和谐家庭、和谐乡村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新载体促团结凝合力
近年来,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话: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农民解放了,但也解散了。对于城市居民来说,“躲进小楼成一统”的现象更为普遍。如何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增强群众的凝聚力,使大家经常互动、增进团结,成为代表委员经常探讨的问题。
“要有意识地创造大家交流互动的机会。”袁红梅代表认为,作为自治组织,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不能仅限于收收水电费、为群众盖几个章,要在组织群众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东方家园社区通过组建志愿者队伍、开设老年活动班和少儿活动班等方式,给大家创造经常交流的机会。对于一些不愿意参加公共活动的住户,该社区创造性地谋划了一个集体活动,在重大节日把住户聚集起来,每家出一个菜,大家在一起谈心交流,受到住户的一致欢迎。
“不能忽视文化对凝聚群众的作用。”宋福如代表认为,要保护民俗文化,守好大家共同的精神家园。有条件的村,要经常举办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文艺活动,对积极健康的传统习俗,要传承好。
“凝聚群众,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共同富裕的目标。”郭建仁代表表示,要组建多种形式的经济组织向群众覆盖。对于外出务工的群众,要建立QQ群、微信群等交流平台,对于在乡村民,要通过农业合作社把他们吸纳进来,帮助他们增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