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石家庄2月26日讯(冯素琴 李巨涛 张绍娟)每天清晨,当整座县城仍一片沉寂时,张美菊就已经拿着扫把推着小车,走在大街上了;夜色茫茫,万家灯火,她仍在大街上,手中的扫帚还在有节奏地响着。25个寒来暑往,她用自己满是双茧的双手美化着县城环境,用扫帚书写着平凡的故事,她用25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诠释着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朴实内涵。她就是张美菊,这个有着美丽名字的平山县环卫处普通环卫工人,更是一名伟大的城市美容师。
张美菊是平山镇东关村人,现在负责东川街十字路口以东以西近200米的路段卫生清扫。从1987年起,她就与道路清扫保洁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她负责荷花楼至东川街路段,大女儿9岁,二女儿6岁,儿子3岁,早起贪黑忙不过来,她不得已把二女儿寄养在姥姥家,带着3岁的儿子扫大街,每天一大早,她就把小儿子放在垃圾车上,一边看着儿子一边打扫,打扫完再把儿子带回去,直至孩子上学。“晨披星,晚戴月,酷暑顶烈日,严冬迎寒风”是环卫工的真实写照,25年来,环卫处的同事们由原来的14人逐渐增至现在的七、八十人,人员换了一拔又一拔,但张美菊一直咬牙坚持了下来。她怀着对环卫工作的热情,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在环卫第一线一干就是25个春秋。
1991年,大伙一至投票选张美菊为组长。担任组长后,她更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带领班组成员,高标准完成清扫保洁任务。自1998年开始,因工作需要由早清扫制度改为早清扫,日保洁,全天候工作。张美菊总是脏活累活抢着干、带头干,坚持以身作则,天天起早贪黑带领班组成员,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三伏酷暑;不管是领导来查岗,还是环卫市容检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未间断过,为了县城的干净,一直战斗在一线。为了保证春节期间的卫生,让大家过一个干净整洁的新年,每年的腊月三十,家家户户都在买年货、贴春联,忙自己的小家;张美菊却在忙大家,她会从早晨5点一直干到下午4点。大年初一,总该和家人吃一顿团圆饺子吧,她却一大清早就去路段清理鞭炮屑,等她打扫干净,穿戴整齐的人们已经开始走出家门拜年了。春节7天长假1天都没有休息,这是她十几年来保留的习惯。对此,家人也都习惯了她的“忙”,丈夫和孩子都非常理解和支持,见她实在忙不过来,还主动地搭把手,街上时不时出现夫妻、母子齐上阵的温馨场面。
张美菊有一“绝活”,就是改装扫帚。当时单位一个月发5把扫帚,但还是不够用,没几天一个扫帚就磨秃了。有一次,她无意中听说,有人在外旅游时见过用拆解的编织带改良的扫帚。这使她喜出望外,丈夫在建筑工地打工,使用过的水泥袋有的是,何不自己也动手做一个?她用剪刀把水泥袋拆成丝,再一层层绑到扫帚上,然后拿着改良的扫帚到大街上一试,心里马上乐开了花:打扫的又干净又不磨扫帚!从此,这种“玻丝”扫帚马上在班组传开,并很快推广到全县。张美菊高兴地说:“这回不用多花钱买扫帚了!”
她所保洁的路段是商业区,清扫保洁难度大,工作量大,卫生标准要求也很高。有的店铺为了省事,每天趁夜间把垃圾堆放到路边,清扫任务相当艰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张美菊想出了个办法:如果是离垃圾箱近点的店铺,就让他们把垃圾扔到垃圾箱里;如果离垃圾箱远点的店铺,她就让店里的人把垃圾用垃圾袋装好,放在店门口,她亲手去清理。她一家店铺挨着一家店铺地做工作,直到让所有的店家都同意。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店铺乱倒垃圾的情况虽然有了明显好转,但乱倒垃圾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张美菊就找到店铺的负责人进行劝说,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她的诚心终于感动了大家,自觉改变随手丢垃圾的习惯,现在她所负责路段的店铺乱倒垃圾的情况得到彻底解决。每天,她都要往返于负责路段几十趟,用并不灵活的手一次又一次地清扫着路面,用并不矫健的步伐一遍又一遍地丈量着脚下的大街,用并不结实的身躯一趟又一趟地拖运垃圾。为了县城这张“脸面”,她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换来了清洁宜人的环境。
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她不怕苦不怕累,用心呵护着这个美丽的县城。一份耕耘,一份收获。1993年到现在,她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平山县“巾帼行业标兵”。
张美菊今年65岁,按说早已到了退休年龄,但她就是扔不下自己往返了无数次的县城街头那每一个角角落落。25年间,县城的每一个地段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和汗水,都见证着她的努力与付出。有人给她算了一笔帐:25年间,她用坏了10多个人力板车、100多个铁锹、1500多个扫把;她每天天不亮就出门,早晨打扫3个半小时、上午4个小时、下午3个小时,每天来来回回走的路不下5公里,25年来她清扫的街道长度连起来有4.5万公里,可以绕地球一周!
这就是张美菊,这个在普通而平凡的岗位上,以朴实的语言、无声的行动践行“城市美容师”天职的环卫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