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书记”可不简单。5年来,她不仅带领村民还上村里欠下的20万元外债,还累计投入240余万元,完成了打井、修路、改水、改电、改厕等多项基础设施建设。“小刘书记”名叫刘荣华,是乐亭县大相各庄乡王潘各庄村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
2009年3月25日,刘荣华当选为王潘各庄村党支部书记,她怀着忐忑心情走马上任。
王潘各庄村村民以种菜为生。“快栽秧了,再不打井,又该打架了。”上任之初,有村干部提醒刘荣华。
王潘各庄村用于灌溉的19眼机井是上世纪80年代打的,有7眼老井“只走字儿(电表),不出水”。村民只能用剩余的12眼井排队浇地,但时间不等人,排在后面的人等别人都浇完地,节气也过了。每到栽秧季节,村民难免为浇地争吵打架。“因为缺水,很多人不敢种蔬菜,只能种玉米,靠天吃饭,种一亩地玉米,收入顶多1000多元。如果种菜,少说也得3000元。”谈起小刘上任之初的困难,村主任黄新勇说。
要解决灌溉问题,至少需要新打5眼机井。这成为刘荣华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可资金从哪里来?这名22岁的姑娘和其他村干部多次到乐亭县水务局和财政局跑办,最终,两家单位被这位大学生村官的执着打动,提供了3.5万元的扶助资金。当年4月30日,5眼80米深的灌溉水井全部建成。新井打成后,全村900多亩地都浇上了水,而且浇一亩地的电费也从200元降到了40多元。
这一问题解决后,村民们对这位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村官”刮目相看了。老支书史井俊在刘荣华面前竖起大拇指,说:“小刘书记,村里工作不好干啊!像你这个年纪在家里还是个受宠的孩子,你却来到我们村担起这么重的担子,以后全村人都会支持你的!”
人们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刘荣华这个不大的“村官”并没有刻意去烧这“三把火”,只是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
王潘各庄村与相邻的滦南县高各庄村交界,两村间的路是蔬菜外运的必经之路,但多年无人修缮,村民出行不便,蔬菜外运困难。“这条路路况太差,菜禁不住颠,村民们只能先朝东多走30多里路去乐亭县城,再从县城绕到高速口。”刘荣华说,修路一直是村民们共同的愿望,但因为这条长度仅有369米的路“所属权”复杂,哪个村也不愿意吃亏出钱修,所以成了痼疾。
经过反复研究商量后,刘荣华一面向乡里递交申请材料,争取修路指标,一面多次亲自到高各庄村商议修路一事,由于态度诚恳,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对方出资1万元,刘荣华又协调筹措了一些资金,最终铺就完成了一条长350米的水泥路,打通了村里蔬菜外运道路。但是,另一条“路”却开始困绕着她——蔬菜销路不畅。
种植大白菜是王潘各庄村的传统产业,但近年来因价格偏低,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为提高大白菜的市场竞争力,刘荣华多次邀请技术人员到村讲课,从选种、播种、田间管理、储藏等各方面对菜农进行技术指导,帮助村民提高大白菜的质量。同时,她组织成立了大白菜产业协会,通过召开推介会、网上发布扩大供销信息、经纪人推销等方式,扩大蔬菜销售渠道,并引导菜农摒弃原有的大白菜经营模式,发展大白菜整形、包装产业,使白菜价格提升了近50%。
今年,全村大白菜种植面积发展到近1000亩,产量突破550万公斤,给本村和周边村200余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村民年人均收入预计可达9000元。“目前,我们村有近30名经纪人从事蔬菜的收购和销售,今后,我们还想从蔬菜入手,找到一条适合我村发展的路子,让乡亲们的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刘荣华对记者说。
为了给到村任职大学生和未就业大学毕业生探索一条自主创业之路,2010年,刘荣华和全乡到村任职大学生集体发起创办了大学生创业联合会,并通过自筹资金、社会募捐等形式,累计投入380余万元,建立了集农业示范、科技指导服务、苗木繁育、花卉养殖于一体的创业基地。目前,创业基地已引进优质品种7项,建成无土育苗温室大棚1座;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3座,种植有花卉、绿化苗木等品种;接待会议和培训活动90余场次,培训人员4200余人次;农户设施桃单棚效益达到3万元左右;栽植花卉苗木10亩,效益超过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