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红色坡屋顶上,还有薄薄一层积雪;灰色墙裙、灰瓦砌成的半坡墙头、镶嵌着瓷砖的门楼里挂着的大红灯笼,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古朴典雅;水泥、砖石铺就的街道,平坦而整洁,两旁隔不多远就是小巧精致的小游园;农家的房前屋后满是树,门前还有用秸秆篱笆围起来的小菜园……
2月8日,踏着初春的头场小雪,我们走进内丘县西张麻村。田野的满地积雪与村庄构成的浓浓田园景致,让我们感到十分惊喜。
村子怎么改、怎么变,群众说了算
西张麻村是全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10个省级试点村之一。去年上半年,这里垃圾遍地、污水乱流,临街旱厕臭味熏天,吃水难、行路难;村里一无产业,二无集体收入,村民收入主要依赖传统农业种植和外出打工。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村民是村庄的主人,也是村庄面貌改造提升的主体。因此,必须充分征求和尊重村民意愿,村子怎么改、怎么变,得由群众说了算。”内丘县委书记张辉介绍,为起到典型示范作用,他们按照“村庄田园化,设施现代化”的理念,专门聘请江苏省村镇建设服务中心,结合当地实际和群众意愿,围绕环境整治、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生态建设“五大工程”进行了高标准整体规划设计。
“坡屋顶、墙头、门楼的颜色,是我们大家确定的;屋顶改造用的树脂瓦,也是大伙儿定的,这比彩钢分量轻、耐腐蚀、噪声小。
还有房前屋后的空地,是种菜还是建绿地,都是我们老百姓说了算。”71岁的村民和任杰说。
“此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所涉及的15项工程,我们都一一征求过群众意见和建议,并在规划设计中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内丘县农工委常务副书记葛桂军介绍。
对农民来说,厕所改造是一件大事。千百年来,农民习惯了传统的旱厕,要改成卫生厕所,还一时转不过弯来。强扭的瓜不甜。村干部没有硬性强改,而是推出了多个改厕方案,在双瓮漏斗式厕所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沼气式、三格式和水冲式三种模式,供村民自主选择。
看到了改厕的种种好处,群众思想上的扣解开了,心里透亮了,纷纷找到村干部,“还有啥改的?我要第一个改。”群众的积极性一下子被“点燃”了。
县乡紧紧抓住这个时机,适时推出了“大伙儿的事情大家办”的方法,对一些专业性不太强的工作,组织群众义务出工出力;开展“连户伙巷自建”活动,村里出原材料,住户出义务工,挖沟铺管、硬化巷道、粉刷墙壁……家家户户都参与,男女老少齐上阵,村庄面貌改造提升工程顺利推进。
厨房改了,厕所改了,危房改造了,吃上了自来水,那群众的生活污水怎么处理?村党支部书记杨现忠没有说话,而是把我们领到了村东头。只见一座蔚蓝色屋顶小房子前有两块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的照射和白雪的映衬下熠熠生辉。“这是我们村的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厂。以前村里没有排水管道,家家户户就随意排放污水。”杨现忠说,这个污水处理厂以太阳能为主要能源,全自动化运行,日处理能力150吨。现在全村每天排出的三四十吨污水,经过处理后能浇树、浇田。
保留农村原始底色、风貌和肌理,突出乡野情趣、田园风光
村民活动中心前,有一个不太大的公园,公园里除了用砖块铺就的弯弯曲曲的小径外,其他地方随形就势进行了绿化。毛白杨、法桐、垂柳、槐树等,或高、或矮,或疏、或密,自然分布,毫无雕琢。在健身区域,还放置着早已不用且有些斑驳的石碾、石磨。见惯了城市公园的规整和秀美,再看看这个公园,反倒显得随意自然,多了一种乡间野趣。
“这儿原来是一个臭水坑,堆满了垃圾,恶臭扑鼻,打这儿路过都会把人熏得喘不上气来。”恶劣的门前环境,成了与中心广场一路之隔的崔银芬这些年最大的心病。
“我们整治了水坑,清除了垃圾,保留了原来的200多棵树,经过简单整治和景观设计,将其改造成了一个公园。”杨现忠说。
“农村不同于城市,不能大拆大建,出现‘类城市化’现象,应保留农村原始底色、风貌和肌理,突出乡野情趣。”在张辉看来,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中能否打造乡村特有的田园风光,是衡量改造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
村民活动中心有一块展板,张贴着多幅村庄改造前后的对比照片。仔细比对,发现村庄的空间结构和路网体系并未改变。“此次改造提升,我们没有进行大面积拆迁,而是重在村庄风貌整治和基础设施完善。”杨现忠介绍。
漫步村里,只见主街道两侧建设了多个小绿地和小游园,除了原有树木,新栽植了松柏、垂柳等乡土树种,呈现出多层次立体绿化效果。
与街道绿化相映成趣的是,几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新建了或大或小的菜园,不少村民还在自家院子里开辟了小菜地。“去年,老百姓种了大葱、萝卜、白菜、油菜等好多菜。等天一暖和,还会种上各种应季蔬菜。”杨现忠说,“我们号召村民打造生态经济型庭院,种植蔬菜、果树以及有遮荫效果的藤蔓植物等,打造一家一户的‘微田园’风光。这样,既丰富了群众餐桌,又满足了村庄绿化需求,一举两得。”
村子是大家的,都有责任保持好环境卫生
正月初六,初春的头场雪不期而至。清晨六点多一点,天麻麻亮,西张麻村的大街上响起了“唰唰唰”的声音。村保洁队队长崔银芬和她的9名队友,正在打扫积雪。
“我们村夏天保洁时间为早晨5点半到晚上8点,冬天保洁时间为早上6点到下午5点。”崔银芬说,现在雪都比较好扫,因为道路都硬化了。要是往年,坑坑洼洼的,那就难扫多了。
基础设施完善了,环境变好了,怎么才能长久保持住?西张麻村成立了专职保洁队,完善了“户定点倾倒、村收集分类、乡集中转运、县统一处理”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建立了“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道路通畅)责任制,并发动妇女开展“美丽庭院”活动,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管护村庄环境活动。同时,还建立了多种监督机制,6名村干部分包区域不定时检查,确保环境卫生长效管护。
这天,我们在西张麻村村东头见到了义务扫街的张见梅。今年52岁的张大姐家住村西头,每天有空儿了就扛上扫帚上街帮着义务打扫街道。“村子是大家的,大家都有责任保持好环境卫生。”
如今,村里有不少和张见梅一样的义务扫街志愿者。杨现忠说,随着村庄面貌的变好、变美,村民的自豪感、归属感和个人素质也日渐提高。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的现象基本不见了,自发维护村容村貌的人越来越多了。
既要村庄美,还要空气好,更要村民富
梭子在两手中往来穿梭,两脚有节奏地在踏板上起起落落。吧嗒吧嗒的节奏声中,织好的粗布在和大壮手中一点点延伸。虽然春节还没过完,但61岁的和大壮已经在织布机上忙活上了。
“前段时间,村里引进了七夕乞巧汉锦坊手织布公司,我马上领了一台织布机和纱线。我年轻时织过布,现在每天有空就织一会儿,挣个零花钱。”和大壮说,她和老伴儿种着六亩地,一年收入6000多元。现在织一米粗布能挣4块钱,织得好、织得多还有奖金。“除了织粗布,我还在家给佳何毛绒玩具厂加工玩具,加工一个挣三四毛钱,一天能加工三四十个呢。”
杨现忠介绍,村子去年与河北七夕乞巧汉锦坊手织布公司和隆尧荣威工艺制鞋厂签订了老粗布、虎头鞋合作经营协议,已有100多户村民加入;还有20多户村民加工毛绒玩具,家庭手工业正在逐渐兴起。
西张麻村位于内丘县城东5公里,毗邻328省道和京港澳高速出入口,石武高铁客运专线从村东通过。尽管交通位置优越,但多年来,村里一无产业,二无集体收入,全村510户,经济收入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和打工为主。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不仅要为广大农民创造一个舒适、舒心、现代、生态的生产生活环境,还要发展富民产业,加快农民致富。”葛桂军说。
按照村庄整体规划,西张麻村将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发展千亩采摘园,由传统的种植业向特色种植、休闲农业转型,建造一批以农家乐为载体的“参观田园风光,领略农耕文化”主题休闲区,带动发展第三产业。
目前,村里已建成了3家农家乐;今年将建设以草莓、葡萄为主的千亩采摘园;将配合观光旅游建设一座民俗园,设置老粗布展示区、扁鹊药品展示区、特色农产品展示区等。“不离乡土、足不出户”就能挣钱的家庭手工业、特色种植业、三产服务业,正在西张麻村悄然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