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为政者,贵在养民;善治国者,必先富民。对于农民占绝大多数的中国来说,中国富与农民富的关系更是相融共生。中国富是农民富的有力保障,农民富则是中国富的坚实基础。没有农民富的中国富,是不完全的富,是潜藏风险的富,是不可持续的富。正是基于这一深远的战略思考,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发出了时代的强音: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农民必须富,这是历史的勇敢担当。过上好日子、富日子、体面生活,是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最大的梦想。长期以来,中国农民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在新世纪更是实现了“十连快”,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多方面的原因,亿万农民的生活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要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真正实现共同富裕,最根本、最关键、最重要的就是要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让农民共享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农民必须富,这是时代的神圣大责。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梦的恢弘愿景,也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三农”工作者的重大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扩大农民增收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可以说,如果农民没有过上富裕生活,尽管国家GDP数字有很大跃升,我们的小康也是拖着“短腿”的小康、低水平的小康、被平均数掩盖的小康,我们也很难避免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难以顺利跨进长期发展的通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亿万农民的富裕和小康,才能有全中国人民的富裕和小康,也才能真正实现完整意义上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农民必须富,这是国家的千钧重托。从社会生产角度看,农民是社会生产最基本的劳动者。只有农民的持续增收,才能够使得农民安心从事粮食生产,才能够保证农产品的基本供给,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同时,从社会消费角度看,农民是最庞大的消费群体,农村是最具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只有农民增收、农民变富,这样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潜在的消费市场,才能转变为现实的购买力,才能促进经济的真正持久繁荣。
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因农民富而富是中国富与农民富的高度契合,是民族复兴与农民福祉的紧密结合,是国家方向与农民命运的全面汇聚。这也是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和基本逻辑,是亿万农民的浓浓心声和共同夙愿,是现代化进程的战略思考和前进方向。
而今,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中国离真正的富强梦从来没有如此逼近。但是,农民富裕的步伐却仍然滞后,面临的挑战仍然明显。虽然我们创造了同期世界上大国快速发展阶段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我们却又仍是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虽然我国沿海城市繁华堪比巴黎、纽约,但仍存在一些集中连片的特困山区;虽然农民增收实现了“十连快”,但农民增收的现有模式却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虽然这些年城乡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但我国最大的结构性问题却仍是城乡二元结构。
这些差距,向我们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与实现收入倍增目标相比,与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与实现中国梦的发展要求相比,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还是一个极为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坚定不移地深化对“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战略分量的认识,绝不能因为农民增收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绝不能因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而过于乐观,而是要始终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目的,举全党全国之力持之以恒、竭尽全力让农民尽快富裕、全面富裕、真正富裕。这是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回避不了的现实问题,也是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那么,如何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民增收?如何化解二元结构,让深受乡村恩泽的城市反哺农村,让世代躬耕陇亩的亿万农民过上富裕体面有尊严的生活?
扩大农民增收就像唱民歌,要立足中国特色。在我们这么一个人口大国,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促进农民增收和发展粮食生产有机统一起来,在下大力气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不断增加“三农”投入,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转移农村人口及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探索建立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目标价格制度,健全主要由市场决定农产品价格的机制,真正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扩大农民增收犹如摆棋局,要找好主攻方向。农民收入主要包括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四部分。在家庭经营收入上,要把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土地流转,来增加农民的务农收益;在工资性收入上,要把扩大农民的就业空间作为主攻方向,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让转移出来的农民工同工同酬,收入随着工业利润的增加实现同步增长;在转移性收入上,要把增存量、扩增量作为主攻方向,继续巩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优化补贴的结构和方式,重点抓好粮食主产区、纯农户和低收入农户的增收,着力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和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在财产性收入上,要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作为主攻方向,盘活农村土地、房屋、林权等“沉睡”的资源,使其变为显性的、恒久的资产,使农民真正富起来。
扩大农民增收好比绘丹青,要学会统筹兼顾。扩大农民增收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孤立解决。要跳出“农”字做文章,坚持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一并设计、一体推动,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来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同时,也要在“三农”之间做文章,在抓好“农业强”中增效益、扩增收;在建设“农村美”中扩就业、增收入,让“农业强”和“农村美”都来为“农民富”贡献力量。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既要抓增产,也要抓稳定,还要抓增收;既要抓物质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还要抓生态文明,真正地把农业和农村内部增收的文章做足,把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力量激活,用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带动农民的富裕,让农业成为高效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幸福的家园,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永葆“农民富”的健康、文明和永续。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农民富裕放在如此重要地位来讨论,足以显示党和国家向“三农”问题核心症结冲锋的勇气和谋略。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民富裕之门的开启,将会如一块块基石,筑起“贫富差距不断缩小、公平正义阳光普照”的康庄大道,激励我们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丽目标迅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