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固安县屈家营村,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古色古香、高大典雅的仿古牌楼、别致的徽派农家庭院,整洁的水泥路连村入户,“古乐之乡”的墙体彩绘引人入胜……村党支部书记胡庆军告诉我们,他们正努力打造古乐文化旅游村,把屈家营村纳入“北京野生动物园—屈家营—白洋淀”文化旅游线路,吸引京津游客来参观旅游。
廊坊市把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整合资源破解资金瓶颈,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培育产业激活内生动力,“廊坊版”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速。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049个村街完成“四清、净化”,占到了村街总数的94.6%。其中,省级重点村已启动实施“15件实事”项目1400余个,完成投资8100余万元。
健全完善“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采取市场运作、村企共建、出资捐建等办法,整合各类资源,破解资金问题。他们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财政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对重点村实行“以奖代补”,三河市、固安县财政分别安排1亿元和1.1亿元支持改造提升行动,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积极整合有关部门涉农资金,打捆使用,全市整合市级以上项目资金8亿多元。他们还积极鼓励引导社会投入,注重市场化运作,通过村企合作、命名认建、品牌捐赠等形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香河县大力开展村企“结对子”活动,第一城酒业捐资500万元支持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大城县鼓励企业家捐资,780余万元捐款助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
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坚持民主商议,不包办代替,根据村街实际,分层次、按类型推进。133个省级重点村全面落实“15件实事”,年底前完成民居节能改造、道路硬化、垃圾处理、饮水安全、厕所改造和绿化6件实事。确定了38个精品村街,高标准实施改造,打造示范样板。其余村街为达标村,做好“四清”“四化”,重点在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厕所改造、垃圾处理、绿化等基本民生项目上达到标准。
坚持分类推进,突出特色,力避“千村一面”。中心村按照县域总体规划,开展类型多样的新民居建设;城郊村(城中村)与城镇一体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城镇规划进行改造提升,使“村民”变“市民”,农村变社区;特色村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引进市场机制,搞好开发利用,打造文化旅游村。
挖掘农村的基础优势,注重与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产业聚集园区建设、农村土地整理、发展休闲文化旅游相结合,培育多元化的产业形态,以产业的发展支撑农民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一产依托廊坊环京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菜篮子+休闲观光”的城郊都市型农业,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股份公司,提升现代农业水平。二、三产业方面,鼓励引导城市工商企业向农村扩散、产业链条向农村延伸,依托其技术、研发、资本优势,有效集聚农村土地、人力和自然资源,实现城乡产业互动融合。截至目前,在133个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重点村和已有的530个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廊坊市已启动实施一产项目28个、二产项目445个、三产项目321个,总投资157亿元,带动2.1万农户增收致富。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8168元。(通讯员王莹 记者孙占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