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坑塘、废弃坑,经过清除垃圾、栽种树木,稍加修整,变成了村庄公园;村庄道路尽量不扩宽、不取直,保持原有格局,着重整洁卫生;民居改造延续传统风格样式,重在完善功能,增加现代设施;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块,植树栽花、种瓜种菜……我省各地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不是大拆大建,而是立足自然现状,突出乡村特点,打造田园风光,建设“燕赵版”新农村。
保持农村风貌,突出乡村特点
灰色的仿古彩钢坡顶,绿油油的树木,红艳艳的鲜花,白色淡雅的临街墙体,构成了和谐多彩色调。10月8日,一走进定兴县南北马坊村,记者就被这古朴典雅的农庄环境所吸引。“这次农村改造,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在完善功能、提升水平的基础上,保留和突出了乡村肌理和风貌。”负责该村总体规划编制的浙江大学规划设计院的王士兰说。
走进正定县秦家庄村,只见主街道是水泥路面,而小街巷多用红砖铺就。“拆除断壁残垣后,就用废弃的旧砖硬化路面,这叫就地取材。”该村党支部书记薄旭拴介绍。
连日来,记者在我省多个正在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村庄采访时发现,各村在街道硬化上因地制宜,平原地区农村的主街道多是水泥路面,小街巷和便道则是用废弃的青砖、红砖铺设;而山区农村多采用当地的块石、卵石、石板等天然材料硬化街道。尽管材质有别,却做到了地域特色明显,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村庄不是城市,提升农村面貌,不能按照城市标准去改造,出现‘类城市化’现象。而应根据各村的自然状态、区位环境、民俗风情及历史文化等因素,延续千百年来村庄形成的独特风格,保持乡村原有的肌理和自然风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总规划师邢天河如是说。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省今年首批改造的8000多个村庄,没有大拆大建,而是根据各自实际,清除积存垃圾,拆除残墙断壁,粉刷墙体立面,栽植花草树木,建设街头游园,既保持了村庄的原有风格,突出了乡村特色,又提升了村容村貌。
打造“微田园”风光,凸显农家情趣
10月10日,记者第二次来到内丘县西张麻村。第一次来是去年秋收季节,街道上到处都是玉米皮和垃圾,三马车一过,坑洼的道路尘土飞扬,几棵零落的树上落满了灰土。而这次却看到,同样的季节、同样的街道、同样的布局,却判若两样。水泥路面的主街道整洁规整,道路两侧新栽了垂柳、杨树、梧桐等树木,每隔一段距离还建有一块或长方形或菱形的绿地,一尺多高的玉米秸秆编成了矮矮篱笆,里面种植着球形冬青、月季等。小街巷里,几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有或大或小的菜园,种着茄子、豆角、白菜、油菜等时令蔬菜。不少村民还在院子里开辟了菜地,种植的丝瓜、葫芦等藤蔓植物的枝蔓伸出了墙外,与街头绿色浑然一体。
“近年来,农民新建房时都对院落进行了硬化,干净是干净了,却失去了乡土气息。现在,我们提倡庭院退硬还绿,宅前屋后见缝插绿,打造一家一户的‘微田园'风光。”内丘县农工委常务副书记葛桂军介绍:“这样,既能丰富百姓的餐桌,又绿化了庭院、村庄,凸显了乡野情趣。”
坚持绿化美化与发展庭院经济相结合,打造花果飘香、居所优美的生态经济型庭院,使生态田园和农家情趣融为一体,正在成为各地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的不懈追求。
无论是阜平县西刘庄村、赤城县官庄子村、昌黎县西山场村,还是东光县西王校店村、海港区东连峪村、桃城区北苏闸村,虽然地域不同、环境有别、条件各异,但建设自然生态农庄、田园风光情趣,却是各村共同坚持的理念。有的村民在院落中种植果树、爬藤植物;有的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蔬菜或观赏树种。有的院落紧挨着农田,村民就在房前屋后直接种上了农作物;有的院落紧邻山坡、道路,村民就在空闲地栽植了果树等经济树木。金秋时节,放眼燕赵大地,不少村庄花红叶绿、瓜果飘香的“微田园”,成了农家一道别致的风景。
生态优先,村庄与自然和谐共生
打造独具特色和魅力的田园风光,必须使村落的原有生态与田野的自然情趣融为一体。
漫步街头,街道绿、庭院绿、村庄绿;放眼村外,村庄四周、路旁沟边、田间地头,环村林、防风林、经济林有的正在建设,有的已经成景;田野中,苗木基地连片成方,果园、采摘园游人不绝。从村里到村外,从村庄到田野,浓浓绿意让人心旷神怡。
实现“满眼绿”,是打造田园风光的重要内涵。省住建厅村镇建设处处长封钢说:“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把改善农村面貌与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此次改造提升的重点工作之一。”
为配合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今年,我省启动了农村绿化提升行动,按照人均3株树、户均10株树的标准,结合国家和省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建设,共安排补助资金6058万元,重点用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重点村的绿化工作。到2015年底,全省村庄绿化覆盖率将达到30%以上,基本实现“村内有绿地、院内有花果、路渠有绿荫、四旁有树木”的村庄绿化格局。
结合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各地还大力发展现代观光农业、生态民俗游、生态休闲游、果园采摘等生态产业,实现村美民富。
“十一”黄金周期间,北戴河区费石庄村迎来了一拨又一拨游客。该村充分利用青龙山、尖山、马鞍山三条浅山带,以生态为基底,打造了一条完整的环形封闭型休闲绿道。绿道边还建有磨盘广场、休闲木屋、桃林观景台等多处观赏景观。村党支部书记任侯亚东介绍:“绿道的建设,促进了集采摘、观光、垂钓、休闲、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记者马朝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