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到群众心里的公益事业
——西峰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给力新农村建设
“村里的项目不仅我们自己定,整个项目的过程都能自己理财、自己参与、自己监督,这样的项目才是真正的民心工程,我们放心!”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解决了村里多年来想干却没有项目支撑和资金支持的大事、难事、急事,发展得越来越好了。”
“建设新农村,从硬件设施到软实力提升,老百姓最缺什么,我们一事一议就做什么。”
说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西峰项目区的村民个个叫好,有的说修的路好,有的说通的水好,还有的说改变村民的思想和村容村貌好……5年来,西峰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投资2.3亿元,225个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直接受益群众达18万人。
硬件好了,村民的“致富路”通了
“生产、生活、生命都在这一条路上,现在不仅路通了,水电一应俱全,我这辈子的心愿总算是了了。”西峰区肖金镇双桐村78岁的袁尚勤,说起村里新修的柏油路,高兴得不得了:“以前一遇雨雪天,别说是学生上学出不来,就连大人都不敢走;生病了,请不来医生因病去世的也有;不能去村部磨面,煮着吃麦豆子的也有;开拖拉机从沟边滑下去的也有……多少年来村里也没什么变化,解放前的90口人到现在还是90口人!”
当了31年村支书的袁尚勤1993年退休时,最遗憾的就是没能修好通往大岘、小岘、赵塬三个小组的路。从村部到大岘组的这条路,不仅又陡又窄,两边还都是悬崖似的深沟。每逢下雨,老支书就和村里的人一道铲平被雨水冲下来的泥浆,一铲就是几十年。2012年的村民议事大会上,提到修路村民们全体赞成。紧接着,全村筹资6.282万元、筹劳1315人,财政奖补87.5万元,祖祖辈辈盼望的柏油路修通了,老支书止不住地念叨:“路通了,村子建设就能发展起来了。”
从2009年西峰区被省政府确定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县(区)至今,共新修柏油路107条213公里、砂石路52条471公里,在改善村民出行条件的同时,也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惠多了,村民的思想境界高了
西峰区董志镇廖坳村村组道路改建捐资表彰大会点燃了村民筹资筹劳建设美好家园的激情。
廖坳村地处偏远咀梢,2010年村支书赵世恩千辛万苦争取到的村组油路项目,在开始实施时就出现了问题:修路就得拓宽路基,部分村民的耕地、树苗、厕所就要拆除,一些住在路边的村民撂挑子不干了:“修路我不反对,但我的地可不能让。”就这样,才修了2公里的路基,就被迫停了下来。
2012年,这个项目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先前反对的村民也开始积极配合,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机械的出机械,土路变成了砂石路,依托财政奖补,砂石路又变成了柏油路。
看着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曾经持反对意见的冯正仁,在平整的马路上晒着麦子偷着乐。
乡、村为了激励群众大力支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对为修路捐资的61名群众披红戴花,表彰奖励。村民的脸上洋溢着说不出的喜悦和自豪。
看到邻村的村内小路修成了平展展的柏油路,北头组的村民郭社忠说:“路不好,就光打麦子的时候叫个联合收割机一亩地都要比别家多出50多块钱,心里能不急吗?”今年一开春,北头组的村民不甘示弱,自发地开始筹钱、出力,自觉移除自家占道的附属物,拓宽村内道路16公里,等待着一事一议项目也能把自己家门口的路修成平坦的柏油路,其他几个没有油路的村组也都开始积极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
现如今,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被激发出来了:征地、集资、投劳……不少村的老支书都说:“这种主动出钱出工的场面,二三十年没见过了。”
家园建好了,村民的精神气儿足了
全区100个行政村100%喝上了自来水,走上了砂石路,断头路全部打通。眼看着村级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村民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西峰区“一事一议”项目又把目光投向村民的精神需求上。从2011年开始,西峰区针对各村发展程度,开始实施村容村貌整治、新农村建设和村级文化广场建设等项目,先后净化17个村的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实施了18个居民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建农民健身文化广场12个。
在文安村,原来的垃圾坑变成了文化广场,不仅设施齐全还安上了太阳能灯,街道两旁的渗水砖干净又整洁;在庆丰村,新建的村部大楼威武庄严,文化广场门前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怎么看怎么舒心;在周庄组,正施工的村容村貌整治项目将为村民提供一个健身、办红白喜事、举办文化活动的场所……
群众要过上好日子,政府必须过紧日子。西峰区财政并不宽裕,但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民生项目投入年均递增20%以上,今年上半年,机关事业单位公用经费支出同比下降32%。“我们将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腾出更多的资金投向民生领域。”西峰区财政局局长雷兼博深情地说。
2013年,全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60个,项目总投资5640万元,覆盖全区80%以上的村组,直接受益群众达16万人。已开工建设项目55个,目前已有41个项目竣工。
先朝阳拓建刚张倩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