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为民服务“末梢”堵塞,这些农村的基层党建做法值得借鉴!
青龙满族自治县 花厂峪村位于国家4A级景区祖山脚下,自然风景秀美,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凌(凌源)青(青龙)绥(绥中)联合县所在地,素有“铜墙铁壁花厂峪”之称。“守着丰富的‘红、绿’旅游资源,却没有一条宽阔平坦的通村路,想发展也是有劲儿使不上。”花厂峪村党支部书记赵凤鸣说,村民们都盼着早一天把路修好,可前几年一听说征占自家的地,立马就翻脸急眼。 “打通末梢堵塞,就要把百姓真正放在心上,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去年3月,祖山镇在全镇16个行政村成立了“零距离”服务办公室,包村的党政负责人任组长,普通干部为成员,为群众提供宣讲政策、党建指导、事项代办、化解矛盾等十个方面的“零距离”服务。 从成立“零距离”服务办公室那一天开始,祖山镇要求所有机关干部每周至少进村3天,实打实为民办事。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群众来访560人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多起,为群众代办农合、准生证、各类证明等手续200余份。 干部作风变了,民风也随之变了。为了支持修路,65岁的徐占文主动拆了自家的厕所、院墙。他说,镇村干部现在和村民成了一家人,来了不光给干活儿,还帮着找发财致富的门道。“干部们辛辛苦苦为了谁呀?将心比心,再不支持他们的工作,良心上都过不去!” 今年,遵化市坚持“党建引领、党员示范、村民自治”的治村方针,对标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发挥党管“三农”工作的政治优势,探索出了一条用党建品牌引领农村发展与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支部强引领,“事事关心”换来“一呼百应”。遵化市探索实行了“支部+三群”模式,即:以支部为主导,以党员为骨干,广泛发动致富能手、善心人士和乡老村贤,村村组建带动致富、志愿服务、村贤和睦3个工作群,在支部的领导下聚合工作力量,组团开展服务,切实将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干部作表率,“跟着我干”赢得“同心奋进”。遵化市始终将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中之重,建立了“1+9”村干部素质提升机制,每月组织1次集中培训,经常开展9项实践锻炼,不断提高村干部能力素质和理政水平;推行“两问一晒”履责过程管控制度,通过村民季度末公开询问、乡镇领导每月初督问、乡村两级公开晒绩,激励村干部积极主动谋事干事。 党员树标杆,“向我看齐”带动“人人争先”。遵化市注重以活动促活力,先后组织开展了以“贯彻十九大精神、带头推动发展、带头服务群众、带头维护和谐,争创党员示范家庭”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四带一争”活动、“我家有党员、请向我看齐”活动等主题实践,将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牢牢刻进每一名党员心里。 近年来,兴隆县大杖子镇党委强化党建引领作用,真正实现从“智到志”由“治到致”的跨越。 该镇坚持从解决贫困户后续发展入手,抓扶智、立富志。认真开展“党日”活动,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员、群众的干劲和热情统一到发展经济上来,抓住政治站位的立足点,紧盯党员群众的关注点,找准党建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实现基层党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提升。通过组织镇机关党员和基层党员学习培训、志愿者服务、外出参观考察等形式,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打造党建扶贫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目前,该镇在党支部和党员带动下,建起大棚蔬菜、特色养殖、果品采摘园等,发展典型专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40余家。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帮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构建“一村一品”的党建扶贫产业新格局,让党建工作真正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富民工程。 大杖子镇党委从强化激励和焕发基层组织引领带动作用入手,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切实解决“造血”功能弱化等问题。为此,该镇积极开展贫困户就地转移安置就业。自2018年至今,该镇安置贫困户就业700余名。同时,积极开展产业脱贫项目,探索农村综合试点改革,逐村制定方案,因村施策,不断拓宽发展思路,解决脱贫攻坚中的后续困难,做到村村有脱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 大杖子镇党委指导支部不断放大组织优势,将大杖子村作为党建示范村,复制成功经验,规划发展“大棚蔬菜采摘园”。该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实践,积累经验,带动成立以13名党员为骨干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将全村贫困户纳入合作社员,通过组织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搭乘网购和电商销售平台快车道,确保农特产品产得出、售得出,贫困户收入稳定,有效巩固该镇扶贫攻坚成果,确保“出列不还列,脱贫不返贫”。 |
关键词:基层党建,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