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做好三大工程,促科技“常下乡、常在乡”
农业要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多年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围绕为“三农”服务,积极参加河北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发挥自身科技优势,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技下乡与扶贫工作,把技术和成果送进农村、送到农民的身边。为了将“三下乡”工作做深、做细、做出规模、做出效益,省农科院于2008年启动实施了科技服务计划,通过科技成果示范工程、科技下乡服务工程、新型农民培育工程3个工程的组织实施和不断推进,做到了科技服务“常下乡、常在乡”,把科研论文写在广袤的燕赵大地上。 省植保所专家在顺平为桃农进行培训 1、深化“科技成果示范工程”引领区域农业发展引领区域农业发展 9月10日,邯郸武安市邑城镇白府村的谷子示范基地里,400多位种植大户、相关部门和企业代表挤满了谷田。他们来自河南、山东、山西及河北各地,专程前来参加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组织的“冀谷系列新品种及轻简化生产技术观摩研讨会”。 据谷子所所长程汝宏介绍,白府村是传统农业谷子种植大村,也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10余年来,通过谷子所专家在该基地的辛勤建设,基地总面积达到了3000亩,谷子品种全面更新,简化栽培等新技术得到应用,品质和产量得到了提升,为该地百姓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武安市绿禾谷物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海军介绍,更新新品种、采用新技术之后,亩产300~350公斤,比采用传统方式种植的谷子亩增产近50%。 类似武安优质高效谷子生产示范基地这样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河北省农科院在全省范围内共建设了31个。 近年来,省农科院根据全省优势农产品布局,重点围绕全省粮食、蔬菜、果树、棉花、滨海农业等农业主导和特色产业,在宁晋、景县、青县、行唐、威县、曹妃甸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县,按照“百亩试验田、千亩示范方、万亩示范区”的标准,建立示范样板,开展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在全省93个市县建立科技示范点321个,示范田面积达120万亩,辐射推广3000多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5亿元以上。 省粮油所专家在宁晋基地进行千亩微灌技术示范指导 |
关键词:三下乡,常下乡,河北省,农林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