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宣传文化系统扎实开展文化扶贫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 ——河北省宣传文化系统扎实开展文化扶贫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 近年来,河北省宣传文化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树牢“四个意识”,把宣传文化系统的资源力量向脱贫攻坚主战场聚集,通过强化宣传舆论引导,开展文化惠民,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实施网络扶贫等推动文化扶贫不断取得新进展,为河北省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强大动力。 脱贫攻坚太行行、坝上行,精准扶贫蹲点调研;“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优秀扶贫干部李双星……一篇篇重头报道、一个个先进典型,为河北省脱贫攻坚营造了浓厚氛围,提供了重要的舆论支撑; 送文化下乡、建农家书屋、实施文化帮扶项目……一件件惠民实事,打通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满足群众求知、求富、求乐需求; 平山红色旅游、武强年画文化游、丰宁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一个个文化产业项目,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硬实力,提升了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精准扶贫脱贫,要扶物质,更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现今,文化扶贫的效果逐渐显现,更多贫困群众正在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提供优质精神食粮,改变贫困地区文化生态 种下思想的种子,收获脱贫的力量。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年底在阜平视察时给乡亲们鼓劲的这句话,如今是河北许多贫困村里最醒目的标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6次视察河北,每次都强调扶贫脱贫工作,并先后深入保定市阜平县和张家口市张北县等地,亲自视察指导扶贫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河北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多次到贫困地区调研检查。王东峰强调,要下大力做好组织发动群众工作,大力倡导自立自强、勤劳致富、光荣脱贫,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引导依靠诚实劳动脱贫致富。许勤要求,突出“五个一批”,做到“六个精准”,把脱贫内生动力激发调动起来。 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在省委宣传部的组织指导下,河北省宣传文化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宣传教育和道德引领,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为贫困群众送去丰富、高质量的精神食粮。 河北省新闻媒体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融入脱贫攻坚主战场,用一篇篇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多视角、全方位、全媒体、大密度反映河北省各地脱贫攻坚的火热实践。各媒体开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驻村帮扶》等专栏,刊发相关报道数千篇(条)。 围绕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阜平作出的脱贫攻坚重要指示精神,河北日报等省直主要媒体相继推出《让燕赵儿女同步迈入全面小康——河北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进脱贫攻坚纪实》《“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阜平牢记总书记嘱托奋力脱贫攻坚五年间》等重点报道,反映河北省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昂扬风貌。在“新春走基层”报道中,记者们重访总书记视察过的贫困村、记挂的乡亲,记录精准扶贫带来的可喜变化和贫困群众对总书记的感激之情。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35年扎根太行山,带动10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他积劳成疾、因病逝世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称他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河北省新闻媒体用带着感情的全媒体报道生动再现了李保国教授的感人事迹、光辉形象和崇高精神,掀起了全社会学习李保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热潮。 8月14日20时30分,电影《李保国》在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放映,再现了李保国以科技兴农富农的感人事迹,观影村民流下了热泪,“李老师的精神回来了,激励着我们继续干出好日子!” 近年来,河北省创作推出了反映李保国先进事迹的电影《李保国》、电视剧《太行赤子》、河北梆子《李保国》、报告文学《大山教授》等一大批反映脱贫攻坚题材的精品力作。 2016年以来,河北省共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演出上万场,其中省心连心艺术团、省杂技团、省话剧院等以文艺轻骑兵的形式深入贫困地区进行演出。省文化厅落实贫困地区送戏下乡经费4549万元。省电影公司精心挑选优秀国产影片,深入贫困地区开展公益放映。 省文联结合“全国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对河北省示范村在“七个一”基本建设标准上新增“三个一”,即每村配一名文艺指导员、送一场文艺演出、进行一次以上文化讲座。省作协通过组织“文学下基层活动”,组织知名作家深入贫困山区,面向当地基层作者进行讲座,播撒文学“种子”。 去年以来,河北省在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邢台市临城县开展了省直“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向围场提供资金、物资、项目总值约23.27亿元,向临城提供资金、物资、项目等总值约6.39亿元。 “青砖灰瓦白墙,戏台公园广场,学习贯彻宣讲。斗志昂扬,我要富奔小康。”这是围场半截塔镇要路沟村村民周国维自己填的一首《天净沙》。周国维是村里第一批发展光伏项目的村民,自家屋顶已经安好了光伏发电板。前五年,除去还贷款,他一年可获利3000元。 从“要我富”变成“我要富”,村民的思想转变,得益于省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的文化扶贫。工作队组织干部、党员、群众集中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邀请县文工团送来宣讲十九大精神文艺演出,组织文明家庭、致富带头人评选,为贫困群众脱贫注入思想和精神动力。 文化亲民情,和谐生力量。河北省注重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通过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开展“365百姓故事汇”群众宣讲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农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文明新气象,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文化力量。 提供更多公共文化服务,加强贫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筑牢文化的基石,搭建扶贫的大厦。 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和路径,也为贫困地区的文化扶贫指明了方向。 “图书阅览室购买了很多栽培、养殖等方面的书籍,广场上经常有市县剧团的文艺演出,如今咱村人心齐了,交流多了,致富脱贫的奔头更足了。”日前,灵寿县南营乡南营村村委会主任赵书海告诉记者,得益于纳入首批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程,该村已成为文化扶贫的新标杆。 目前,该村已建成7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在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备空调、电视、暖气等设施,并定期举办致富培训班。 要让“口袋”鼓,先让“脑袋”富。文化要为脱贫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让更多贫困群众思想文化素质与种植等技术水平“高”起来,精神上真正“富”起来,就离不开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 打破“贫困文化”固有的平衡与封闭。河北省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致力于推进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特别是在健全设施等基础环节持续发力,努力推进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从而一步步缩短城乡差距,初步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精心谋划实施,扎实推进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程。为了加强贫困地区设施建设,从2016年开始,中央和省财政共投入资金3.6639亿元,在河北省671个村分两批实施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并在丰宁、围场、青龙3个民族自治县的922个村分两批实施覆盖工程,为推动贫困地区早日脱贫致富提供了文化设施条件。 强化资金支持,精准配送文化服务设施。记者从省文化厅获悉,2016年至2018年,落实贫困地区村文化活动室购置经费7428万元,根据群众实际需求,为贫困村采购配发音响、乐器等。2018年,积极争取省财政落实经费1000万元,专项用于10个深度贫困县的206个深度贫困村改善公共文化基础条件。此外,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除了扎实推动农家书屋建设,每年投入4800余万元为河北省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图书报刊,还积极推动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与扶贫工作相结合,2017年为承德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22个深度贫困村免费安装直播卫星户户通设备。 “让贫困地区村村有文化室、农家书屋、广播室、阅报栏和体育设施,不仅可以搭建起‘扶贫、扶志、扶智’的重要平台,有效消除部分群众‘无知识、无技术、无志气’的现状,还为破解‘习惯穷、无奈穷’的思想顽疾奠定了基础。”省文化厅副巡视员梁扉说。 提高设施利用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贫困地区文化设施,要和文艺演出、非遗保护、民俗展演、文化产业发展等项目紧密结合。”梁扉介绍,河北省通过深入实施边远贫困地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近三年共落实专项经费5962.8万元,组织指导省市县三级文化部门选派了2800多名文化工作者到贫困县定岗工作或提供文化服务,同时为贫困地区培养了700多名急需紧缺的文化工作者,提高了贫困地区文化人才队伍素质,加强了对文化设施的管理和有效使用。 发挥文化产业带动作用,提升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打造产业的引擎,开拓富民的路径。 不断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追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没有物质文化的极大丰富,人民美好幸福的生活就失去了基础,发挥文化产业带动作用,提升自身的造血功能,成为贫困地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 “原来剪纸两块钱12张,每年游客不到2000人。2018年春节期间,每日游客量超过两万人次,高端剪纸一张卖到100万元。”日前,谈到文化扶贫时,蔚县剪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周淑英难掩激动之情。从民间濒危手艺,到国家级非遗,再到走上产业化道路驰名中外,蔚县剪纸给当地乃至周边贫困地区带来脱贫希望,成为拉动县域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十三五”以来,省级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和省级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国家级贫困县地区文化项目70个,资金总额7660万元。 打“优势牌”谱“特色曲”,培育打造贫困地区乐民富民产业。“支持贫困地区依托优秀传统文化和区位特点,打造‘一县一品’或‘一县多品’,加快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省委宣传部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处有关人员介绍,目前,武强、平乡等贫困县分别将乐器、童车等产业发展成为了当地重要的富民产业,成为当地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武强金音乐器集团把乐器文化产业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已带动千余户当地农民从事乐器生产、维修销售等行业,实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依托传统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丰宁布糊画和秸秆画、围场满绣、阜平枣木雕刻、赞皇原村土布……近年来,河北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结合贫困地区文化多元特点,引导各地探索和实践“非遗+扶贫”的文化扶贫之路,促进百姓增收,在就业培训、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呈现出崭新气象。同时积极利用北京文博会、义乌文交会等平台,对贫困县地区文化项目和产品进行宣传推介展销。还指导丰宁开展“非遗+扶贫”试点工作,打造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提升致富能力,化非遗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丰宁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名单。 加快文旅融合步伐,促进文化资源有效开发。“河北省贫困地区有着独特丰富的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资源,把这些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让文化精准扶贫能量更集中、更高效。”省民协主席郑一民介绍说。在着力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中,河北省支持打造了蔚县暖泉古镇《天下第一堡》演艺项目、张北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滦平满族庄头风情部落项目等一大批文旅项目,带动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致富增收。 插上网络翅膀,推进贫困地区网络扶贫。“互联网+”、数字经济、农村电商……近年来,河北省广大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新业态,推动精准扶贫脱贫。日前,《河北省2018年网络扶贫重点工作措施》正式印发,在推进网络扶贫五大工程、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开展集中攻坚、深化大数据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有关人士表示,此举将进一步推动贫困地区扶贫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随着贫困地区文化产业产值和增加值日益增长,文化软实力将进一步转化为经济硬实力,有效助力贫困地区实现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记者潘文静龚正龙) |
关键词:河北,宣传文化系统,扶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