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阳县小官亭村支书赵子阳:拔“穷根”带乡亲们一起走上致富路
饶阳县大官亭镇小官亭村,9年前还是一个传统农业村,没有支柱产业,村集体也没有收入。挣钱难长期困扰着村子的发展,村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收入微薄,日子过得很辛苦……而在那时,生于斯长于斯的赵子阳,却凭借灵活的头脑和敏锐的商业嗅觉,兴办起了纸管加工厂,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成了村里数一数二的富户。 自家日子过得宽裕,乡亲们却仍在贫困线上挣扎,为吃穿发愁,再看看村里脏乱差的景况,赵子阳心里很不是滋味。“拔除‘穷根’,带着乡亲们一起走上致富路”,成了他深埋心底的志向。2008年,通过竞选,他当上了村支书,下决心要把志向变成现实。 甘为群众趟富路同心协力“拔穷根” 小官亭村既无工业又无副业,“发展什么,怎么发展”成了赵子阳面临的难题。在全县大力发展果蔬产业的背景下,靠着生意人的敏锐性,他很快意识到了这是村子发展的良好机遇。为此,他数次向农业专家和同行请教如何借势发展,多次召集支部会、“两委”会、党员大会商议。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村“两委”一班人逐步统一了思想,决定用好用足农业政策,引导村民发展设施蔬菜产业。 万事开头难。特别是那几年菜价波动大,不少种植户赔本折钱,很多村民对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有抵触,不理解、不配合,还说风凉话。一关不破二关难,看着村干部们一个个垂头丧气,赵子阳给大伙儿鼓劲打气:“群众不理解不支持,说明我们的工作没到位。要想群众跟着干,咱们党员干部就得带头先干。” 于是,赵子阳率先建起了3座蔬菜大棚,并发动党员干部建,为村民探索引路,让村民们看到实惠。又分批组织村民到山东等地参观学习,邀请种植大户现身说法讲“致富经”,将部分村民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他趁热打铁,带领村干部分片包干,不分昼夜挨家挨户做工作。慢慢地,村民们看到了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优势,陆续建起了大棚。 到目前,全村已有100多座蔬菜大棚,而且在赵子阳的带领下,经过近十年的摸索,已经走出了一条成熟的路子——通过注册“祥泰”果蔬专业种植合作社、建设万平果蔬交易市场,实现了产销一体化,拉动了百人就业,人均增收1万元,年集体增收10万元。如果说棚菜种植彻底拔掉了小官亭村的“穷根”,那么合作社和交易市场的建立,则拉长了棚室经济的产业链和村民的“钱串子”,使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 撸起袖子加油干解决百姓“心头事” 村里有钱了,赵子阳底气足了,谋划的事也多了。 路面坑洼、房屋破败、垃圾成堆、停水停电,一直是村民们的“心病”。为彻底改变村庄多年以来的落后面貌,赵子阳迅速把重点转向了建设新家园上来。 为筹集更多资金,他到县里、乡里跑办协调,常常一天打好几个来回。跑断腿、说破嘴,终于为村里争取到了100多万元的扶持资金。为让村民们早日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工程队加班加点施工。赵子阳从一开始就吃住在工地,白天跑办物料、安排工作、监督工程,晚上看工地、守值班电话,连续几十天没回过家。身体不舒服了,就吃几片药扛过去。 人不畏艰,日夜奋战。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各项工程顺利完工:铺设通村水泥公路5条、绿化主干道4000米、安装路灯60盏、拆除违规建筑物和土坯房200多间、改建民房265户、建设公厕5处,垃圾池12处……小官亭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赵子阳却瘦了10多斤。但他毫无怨言,因为眼前这个果红叶绿、街宽路阔、干净整洁的美丽村庄,证明了他没有辜负乡亲们的信任和重托。 倡树文明新风尚催开民生“幸福花” 经济发展了,生活改善了,有的村民却“口袋鼓了,脑袋空了”,迷上了打牌和攀比讲排场。赵子阳意识到,精神文明必须和物质文明一起抓。 很快,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赵子阳带领村干部们紧锣密鼓开展了一场“富脑工程”:建起了6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协调各方扶持赠书3000余册;建设了休闲广场,投放健身器材10多套,并因势利导组建了锣鼓队、秧歌队,培养文艺骨干,引领村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投资40万元建起了互助幸福院、村内游园、休憩园,每到夜晚,村民们三五成群走出家门,唱歌的、跳舞的、拉家常的,整个村子热闹非凡,大大提升了大家的幸福指数;为彻底改变村民的落后观念,树立文明新风,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建立健全了各项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逐步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新风尚。 村庄环境优美、百姓安居乐业、村风崇德向善……如今的小官亭村,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2015年赵子阳被饶阳县委评为“优秀企业家村官”,2016年该村党支部被省委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在赵子阳的带领下,小官亭村正大踏步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 |
关键词:饶阳县,小官亭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