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肩担起兴村富民重任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刘海波记者李建成)6年前,刘佩仿放弃在北京当白领的舒适生活,回到丰宁满族自治县黄旗镇城根营村,以女性的柔弱之肩托起了兴村富民梦,带领村民闯出了一条致富路。 2011年,渴望改变落后面貌的城根营村村民们,找到了在北京工作的刘佩仿,希望她回村带领大家走出困境。尽管家里人不同意,刘佩仿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回村。“我绝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家里日子是怎么过起来的,我就要把村里的日子怎样过起来。”刘佩仿的誓言掷地有声。那年,33岁的她成为城根营村历史上第一位女村委会主任。 在外闯荡多年后回到村里,环境还跟当初嫁入村时一个样:低矮破败的房屋、泥泞而狭窄的道路……刘佩仿下定决心,一定要带领乡亲们改变村子的面貌。2015年城根营村街道改造扩建,要拆除相应农户的住房和畜禽圈舍。村民的拆迁赔偿成为街道改造的瓶颈。一家一户说,一个一个做思想工作,为了让村民满意,刘佩仿没少费心思。 街道改造扩建项目启动后,刘佩仿又变成项目负责人,集规划、设计、后勤保障于一身,样样都得张罗。早上4时起床,她盯工程看设计,和帮扶组一起跑部门要资金;22时到家,她想方案做设计,琢磨着如何建设更具韵味、更节省资金。仅仅5个月的时间,这个山村的街道面貌焕然一新,村里老老少少对刘佩仿竖起了大拇指。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2015年,刘佩仿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她带领党支部一班人研究带领全村百姓共同致富的路子。修坝、垫地、打井,启动万亩造林工程;将公路两边平地流转,打造万亩蔬菜园。利用县里的扶贫政策,刘佩仿和大家商议,每家出6万元建大棚。但投资风险让大家畏首畏尾。面对僵局,刘佩仿带头拿出10万元:“赚钱了,各建棚户均分收益,并给贫困户分红,赔钱了,村‘两委’班子成员个人承担。” 村里的党员干部和有意愿的村民建起了第一批大棚,刘建春就是其中一员,一年下来,靠着两个大棚,刘建春挣了4万多元。“跟着刘支书,这日子过着靠谱!”大棚里累累的西红柿映红了他的笑脸。 看到可观的经济效益,其他村民终于放下了思想包袱,全村蔬菜大棚随之扩大到了240亩。为保证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在刘佩仿的推动下,村里成立了城美种植合作社,种植的有机蔬菜成功打入北京、上海等地高端市场。如今,170户农户通过入股分红,每个大棚年收入都在1.5万元以上,还带动150人就业,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我们要利用交通优势,建设新民居,打造物流园区,把城根营村建设成为‘农家旅游+农业产业一体化’的新农村。”站在城根营村的规划图前,刘佩仿对村子的未来信心满满。 |
关键词:城根营村,兴村,富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