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医下乡惠百姓 对口帮扶暖民心
3月4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院长单保恩率领该院的专家服务队,一行十余人奔赴石家庄市赞皇县开展义诊活动,拉开了该院新一年“三下乡”帮扶工作的序幕。这一天是农历正月二十六,也是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每月定期到赞皇义诊帮扶的日子,33年雷打不动,风雨无阻。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的下乡帮扶活动正是我省多年来坚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常下乡、常在乡的一个缩影。33年来,该院坚持卫生支农、送医下乡,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大力开展乡村医师培训、提升乡村医疗水平,精准解决基层医疗卫生难题,提高服务社会效果、助力县域卫生事业发展。 一、33年如一日,送医下乡、对口帮扶 诊室内窗明几净,精巧的诊疗设备一应俱全,挂着高级职称胸牌的医生面带微笑。“谁能想到33年前医院的困境?”赞皇县医院院长王国军说,当年手术台是用水泥板搭建的,病房里男女老少混住,“一个叫得响的医生都没有,别说大病了,就是得个感冒发烧,老百姓都不愿意来。” 确实如此。1983年,医大四院在赞皇县进行胃癌普查时,发现当地百姓缺医少药、因病致贫返贫现象比较普遍。“当时的赞皇县医院垃圾成堆、蚊蝇肆虐、环境极差;整个医院只有一辆救护车、一台心电图机、一台A超和一台陈旧落后的X光机,病床是用凳子和木板搭的,手术台是用水泥做的,手术器械存放在一个破柜子里;此外,技术和管理都跟不上,医院仅有综合内科、外科和妇产科,平时只能看些小病,最大的手术就是阑尾炎切除和疝修补术;男女病人和患儿混住,没有交接班、查房等基本医疗制度。”回忆往事,现任河北医大党委常委、医大四院院长单保恩感慨良多。 于是,医大四院主动提出和赞皇县医院建立起结对帮扶关系,研究制定了比较系统的下乡帮扶计划,全面进行医疗扶持。 1983年到1985年,医大四院选派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过硬技术的人员,组成十多人的帮扶队伍,帮助赞皇县建立完善核心制度,新建儿科、产科等专业科室和标准化制剂室,使赞皇县医院工作走上了正轨。从1986年开始,根据县医院的需要,采取定期下点和随叫随到相结合的下乡帮扶方式,每月农历二十六赞皇县大集当天,医大四院都组织10人左右的专家医疗队到赞皇县医院坐诊、查房、手术、讲座,每年12次,风雨无阻。 二、走下去、请上来,创新下乡帮扶模式 要彻底改变赞皇县医疗环境落后的现状,不仅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之以渔。因此,医大四院不仅“走下去”帮教,更要“请上来”培养。 单保恩告诉河北农民报记者,医大四院专门选派高年资专家和技术骨干,通过看门诊、大查房、做手术、讨论疑难病例、举办培训班等形式,现场进行传、帮、带传授技术。此外,还把赞皇县医院的医、护、技人员请到医大四院免费进修学习。截至目前,除刚参加工作的人员外,赞皇县医院所有技术骨干全部到医大四院进修,大部分高难度技术和新技术均在四院专家指导下开展。 医大四院还先后赠送了日本进口纤维胃镜1台,可升降病床150张,200毫安X光机1台,以及心电图机、麻醉机、手术无影灯、手术床、手术器械等医疗设备,还无偿支援救护车1部,价值共计100多万元,解决了赞皇县医院的燃眉之急。 王国军说:“我院的建筑风格、科室布局、院落环境以至管理模式都是跟四院学的,没有四院的帮助,就没有我们医院的今天。” |
关键词:送医下乡,扶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