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界劲吹“燕赵风”
2013年,我省集中推出了一批数量可观的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河北特色、燕赵风骨的优秀影视作品,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电视剧《丑角爸爸》、《我的故乡晋察冀》、《徐悲鸿》、《闯天下》、《打狗棍》、《聂荣臻》等,在银幕、荧屏上刮起一股强劲的“燕赵风”,成为中国影视界引人注目的“河北现象”。
“河北是一座‘文化富矿’,有很多‘宝藏’可以开掘。”刚刚获得“华表奖”优秀导演奖的我省著名导演陈力认为,只要我们的艺术家沉下心来,从火热的现实与历史生活中去发现和发掘具有民族精神、时代闪光点的生活原型,就一定能够用艺术手段创造出有中国风格、民族气派和地域特色的影视精品。
据了解,2011年以来,我省共有11部371集电视剧在央视一套、八套播出。2013年12月6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我国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撰写的《“河北现象”的宝贵启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河北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影视圈,2013年我省文艺精品创作层出不穷,收获累累硕果。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我省话剧《雾蒙山》和魔幻剧《黄粱梦》获奖,评剧演员张俊玲获“文华表演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评选中,我省《太行谣》等6件作品获得作品类“群星奖”,“欢乐乡村”十百千万农村文化工程等4个项目获项目类“群星奖”,王庆茂等4人获“群文之星”,张家口市的曲艺《二尺八》获优秀作品奖。2013年,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向全国青少年推荐100种优秀图书,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推出的5种图书榜上有名。
2013年12月21日,“河北四侠”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著名评论家雷达、贺绍俊、孟繁华、白烨等30余人参加了研讨,专家称,被命名为“河北四侠”的我省四位青年作家胡学文、刘建东、李浩、张楚是继“三驾马车”之后河北文学的又一次集体亮相,在河北当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
河北有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致力于讲述河北故事,挖掘河北精神,彰显燕赵风骨,展示出河北独特的文化气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