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捐款4000万元——“80后”亿万富翁的公益心
5月7日,丰宁满族自治县胡麻营乡李家窝铺村,笔者见到吴凤志时,他正在村里的一条小土道上算账——— 算算自己出300万元够不够全村乡亲家门口都能铺上水泥路。“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28岁的吴凤志说,在他看来,衡量一个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的价值标准,不是他创办了多少公司和赚了多少钱,而是他对社会事业作了多大的贡献。
创业之路常怀感恩之心
1997年,吴凤志初中毕业时,父亲吴国强正在一家半死不活的民营铁矿打工,母亲于瑞春在家种地,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毕业后没考上高中,吴凤志便去学驾驶,想着以后靠开车来养家糊口。
学会开车后,还不到20岁的吴凤志将目光瞄准了运输业,于是靠母亲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钱,买了一辆大货车,跑起了运输,赚到了第一桶金。
从那时起,吴凤志将亲戚朋友的帮助,记在了心里。
正当吴凤志的运输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时,父亲吴国强也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大举借债几十万,收购一家连年亏损的私营铁矿。而此时,吴家的全部家底只有1万多元的存款。经过多方争取,卖家最后答应,吴国强可以在三年内交足全款。借遍所有认识的乡亲好友,吴国强和于瑞春终于凑够了第一笔钱。“当时全村几乎都借遍了,有的借给我们几百,有的借给几千……”到现在,吴凤志依然认为在最艰难的时候,如果不是乡亲好友仗义相助,吴家就“发不了家”。
随着1998年底市场环境逐步好转,在吴国强的精心经营之下,当初的亏损企业逐渐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开始盈利了。吴凤志也做出一个重要决定:不再跑车,上大学,好好学习企业管理。
2005年,吴凤志学成回到父亲的矿业公司,成为吴国强最得力的助手,负责公司的整体运作。在吴凤志的经营下,他们的矿业企业大胆涉足其他行业,创办了绿洲药业、宏顺达典当行以及房地产公司,企业总资产达到3亿元,年纳税达到1亿多元。
致富思源,8年捐款4000万元
“没有亲戚朋友的帮助,就没有我们家今天的事业。”家中资产过亿的吴凤志,谈起自己成功路,总是先感恩。因为感念亲戚、朋友、乡亲的帮助让自家走上了“致富路”,吴凤志便想到了为村里的乡亲们修好门前路。
“好人!”李家窝铺村的乡亲们,用最朴素的两个字表达着对吴凤志的赞赏。“别看吴凤志家里有钱还年轻,可这孩子热心,想着法儿帮大家伙致富。”乡亲们告诉笔者,听说吴凤志热心公益,2005年丰宁团县委和县妇联的同志还专门找过吴凤志,请他帮助4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吴凤志当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2005年,胡麻营小学校舍需要维修,吴凤志知道消息后,主动拿出了3万元维修资金;2005年夏天,因为连年干旱少雨,胡麻营乡后营村200多户村民吃水困难,吴凤志实地考察后,迅速掏出30多万元现金,为该村的200多户村民每家打了一眼深水井;还是在2005年,为支援家乡的通村公路建设工程,吴凤志又掏出了300多万元现金……“帮助村民修路打井,只能改善生活条件,怎样才能帮他们致富呢?”吴凤志下定决心一定要从根上摆脱贫困,带领乡亲们走上富裕路。于是他除了吸引乡亲到公司上班外,还大胆拿出近400万元,借给有意愿买车跑运输的乡亲。“他不光借钱给我们买车,还让我们到他的公司跑运输挣钱,现在我们村有40多人每年都能收入10多万。”后营子村的郭青林告诉笔者。
不以善小而不为。多年来,吴凤志先后出资近10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50多名,为当地400多户村民发放大米、白面,救助残疾人、困难户,为汶川灾区捐款、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为慈善总会捐款……在吴凤志的矿业公司工作多年的刘宏生曾仔细地算过一笔账:吴凤志花在慈善上的钱如今已近4000万元。吴凤志说,为公益花掉了真金白银,不仅没觉得“肉疼”,反而获得了快乐。“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嘛!”他说。
2005年,吴凤志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年又当选了丰宁满族自治县人大代表,只有28岁的吴凤志觉得自己肩上沉甸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