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动态 |  新农村建设 |  媒体看冀农 专家讲座 农技推广 |  咨询问答 |  致富先锋 政策法规 买卖桥
乡情乡韵 河北特产 |  养生保健 百姓话题 他山之石 大视野 基层党建 |  便民信息 农民论坛 三农网评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农民论坛
农民论坛  
坚持城乡一体 坚持保护农民权益
河北三下乡网   10-12-09 11:13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新农村建设扎实起步、深入推进的五年,是城乡一体化谋篇布局、重点突破的五年。北京“三农”工作在中央精神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城乡统筹方略,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方向,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建设“三个北京”和世界城市的重大战略任务,全面调整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确立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思路,提出了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始终坚持保护农民主体利益的政策取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面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集体林权制度等改革,持续实施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等一大批惠民工程,统筹解决农民城市化中的利益保障问题,努力实现农民在自己土地上富起来的城市化;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的工作导向,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决策和工作推进机制,创新形成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的实施和联合督查机制,探索实践都市型现代农业、沟域经济、会展农业等大都市周边农业发展模式,提出并测算出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进一步强化了农业在建设生态宜居世界城市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经过五年的发展,北京初步建立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基本健全了强农惠农的政策体系,加快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首都的农业发生了功能性变化、农民发生了观念性变化、农村发生了由表及里的变化、体制发生了融合性变化,为“十二五”末我市基本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确立了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深化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开发农业的生产功能,大力发展籽种农业;开发农业的生态功能,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开发农业的生活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开发农业的示范功能,大力发展科技农业。2009年种业收入12.8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16倍;设施农业产值33.9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81.9%;会展农业加快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由88.8亿元增长到118.3亿元,保持平稳发展势头。

  加强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实施农田培肥、农田水利、田园清洁、沟路林渠配套等“四大工程”,基本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2009年农业节水灌溉面积比率达到9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64%提高到69%。设施农业规模达到28万亩,粮食高产示范方已经创建15万亩。都市型现代农业信息平台全面推广运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提升。

  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02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05家;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达到600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59%。实际经营的农业观光园从2005年的617个增加到1294个,2009年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2990万人次,总收入实现21.3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1倍和1.03倍。

  加快发展山区沟域经济。针对山区面积占全市面积超过60%的实际,在全面关闭煤矿和整治非煤矿山的同时,大力推进山区产业转型,培育和催生了一批沟域经济,实现了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统一。今年新启动7条沟域公开征集规划方案,29家国际机构参与投标,沟域建设标准进一步提高。

  加快了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步伐

  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新农村街坊路硬化、安全饮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户厕改造“五项基础设施”和“让农村亮起来,让农民暖起来,让农业资源循环起来”等工程建设规划。从2006年到2010年,政府投资200亿元,平均每个行政村500万元。截至去年,共硬化街坊路7600万平方米;改造老化供水管网8000余公里,全面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建设污水处理设施600余处,改造户厕70余万座;实施抗震节能型新民居建设9789户,完成既有农宅节能增温改造18552户,农村普遍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节能灯;铺设卫生节能吊炕38万多个;实施大中型沼气和秸秆气化工程266个。实现了“五项基础设施”所有村庄全覆盖。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村教育设施进一步完善。建成3188个标准化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城乡所有社区全覆盖。“村村通公交”、“村村通邮”、“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配置全民健身设施”、“村村有超市”基本实现。村活动室、文化室、数字影院、数字家园或爱农信息驿站、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点基本实现全覆盖。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工程,累计造林营林501万亩、人工种草34万亩、水源和节水工程4742处、小流域综合治理1715平方公里,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2.6%、森林覆盖率达到36.7%,分别比2005年提高2.1和1.2个百分点。农村环境整治与生态创建取得重大成效,新农村绿化面积完成3690万平方米,累计创建园林小城镇66个、首都绿色村庄260个,环境优美乡镇117个、生态村956个,密云、延庆两县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县。

  改善山区农民的生存条件。2006—2009年,共投入6.94亿元,1.35万户、3.4万农民搬出泥石流易发区、生存条件恶劣地区。今年2569户、6552人搬迁工作正在实施。

  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全面修编新城和小城镇规划,新城规划修编全部完成,镇域规划修编完成109个;全面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年内实现全覆盖。高度重视城乡结合部建设,全面推进50个重点村的城市化建设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全部启动。

  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障制度。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可以参加城镇职工各类社会保险,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待遇。改革农保制度,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个人账户缴费加每月政府补贴280元基础养老金的办法,农民参保率达到92%。建立城乡无保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制度,对全市男60岁、女55岁以上城乡无保障老人,政府统一补贴每人每月200元。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居民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520元,政府承担的筹资比例达到77%,农民参合率由2005年的80.25%提高到目前的96.74%;门诊补偿率和住院补偿率分别提高到40%、6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农合”的制度整合年底前将完成。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开始并轨。近郊区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实现统一,标准最低的区为每人每年5160元;远郊区县逐步提高,标准最低的区县达到每人每年2520元。

  义务兵优抚费、残疾人救助、丧葬补贴等保障实现了城乡统一。

  深化了农村各项改革

  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于确权确利和确权确股流转给村集体、由村集体统一经营或流转给其他经营主体的,明确规定土地收益要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专户储存,并及时、足额兑现给农户。

  让农民带着集体土地资产进城。在城乡结合部推进整建制农转非中,原农村集体土地仍归转非后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转非后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可以继续使用集体建设用地。

  推进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截至2009年底,已完成812家单位改制。今年新启动改制单位1000余家,超过历年来的总和。

  全面启动林权制度改革。2004年建立生态林补偿机制,每亩补贴20元,4.2万护林员每人每年得到4800元生态林管护补助;在此基础上,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建立生态效益促进发展机制,每亩增加40元补贴,130万集体生态林股东每人每年将享受到300多元的生态效益补偿。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启动示范社建设行动。全市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983个,成员出资总额36.4亿元;覆盖三分之二以上的一产农户。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起由农业贷款、农业投资、农业担保、农业投资基金、农村信用建设、农业保险、大兴区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七农”构成的政策性金融服务平台。

  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千方百计开辟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7860元增加到2009年的11986元,年均增长9.2%,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态势初步得到遏止,比例由2005年的2.25∶1缩小到2.23∶1。农民收入结构显著变化,工资性收入保持主体地位,比例在60%以上;财产性收入呈现加速增长势头,比例由2005年的7.85%提高到11.7%;转移性收入高速增长,比例由2005年的6.46%提高到13.27%。农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医疗保健、现代家庭设备、教育文化娱乐等消费支出明显增多,小康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和“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累计超过2.5万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

  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有效落实。全市3950个村中,符合条件的3799个村全部实行“村账托管”,实现了村级财务制度、票据、记账、审核、公开、建档“六统一”。农村在线审计全面推开,对村级财务收支、干部经济责任、资产管理、合同管理,实行即时、快捷、高效的在线审计。

  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寻找最美的乡村”、农民艺术节等系列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确保了农村和谐稳定。

  展望“十二五”目标更宏伟

  展望“十二五”,北京的农民收入将持续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20%相对低收入农户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都市型现代农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一产增加值保持平稳增长,生态服务价值明显提高;城镇化步伐全面加快,二元结构的户籍壁垒开始突破,农转居力度不断加大,三分之一的农民转为居民,城市化率达到90%;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接轨,城乡社会管理实现无缝对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初步考虑,要着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融合。把首都农业打造成为充分体现人文、科技、绿色特征的低碳产业,成为世界城市的特色产业、首都生态宜居的重要基础、城市高端农产品供应和应急安全的基本保障。重点是要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籽种农业。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提高自给率和控制力。大力发展沟域经济,使沟域经济成为山区发展的主导产业。要着力加快推进城镇化,改善城乡面貌。坚持“三个一批”的思路,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吸纳一批、农村城镇化聚集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升一批,拓宽农村城镇化渠道,加快构建以中心城—新城—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为节点的现代城镇体系。重点是要推进城乡结合部改革发展、小城镇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要着力加快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发展农民利益。重点是要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推动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着力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增强发展活力。重点是要稳步开展农户承包地流转,全面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农民宅基地确权登记等工作,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基本完成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使农民成为拥有集体资产的市民。要着力加强组织领导,提供坚强保障。重点是要探索构建符合新型农村社区布局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构建和谐村镇。

 
稿源: 三农在线 编辑: 马贺  
  相关新闻
关闭窗口
媒体看冀农   更多>>
·涿州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 弘扬德信文化
·河北省“三下乡”走进滦平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惠民乐民喜盈盈
·全国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在河北启动
·秦皇岛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
致富先锋   更多>>
·特色产业网店扩张的“清河样本”
·张家口嶂谷农业挂牌上市
·磁县5万余留守妇女靠缝纫加工年挣6亿
·涿州“蘑菇大王”致富不忘乡亲
·好日子要靠不懈追求
买 卖 桥   更多>>
·清河羊绒网销火热 供货商直呼要跟上节奏
·海阳镇郭高村家庭农场错季草莓采摘正当时
·河北大城20余年古玩市场绵延几公里堪称奇观
·元宵节闹元宵 定州汤圆销售火爆
·三九寒天草莓红 滦南千亩草莓园等您观光采摘
河北特产   更多>>
·王红:情系平调落子
·正定文庙举行甲午年春祭至圣先师释奠礼
·古风格带来新体验 滦州古城准备开门迎客
·沧县刘吉舞狮团备战央视节目《黄金100秒》
·衡水武邑:硬木雕刻文化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长城网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 1312011001 冀ICP备10001396号-1
增值电信业务(呼叫中心业务、短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耀B2-20090343